7 May 2010

咖啡


台灣的starbucks明天5/6要推出45元的咖啡,原價應該是90~130之間。


剛剛和同事訂了一杯「鮮芋珍珠奶」,60元,其它家類似的產品應該是30元左右。


簡單來說,在台灣,星巴克咖啡己經賣的比珍珠奶茶便宜了!


我相信幾個做生意的原則:
  1. 一分錢、一分貨
  2. 誠實的好產品才會長久成功、奸巧的商人長期不會成功
  3. 成功的公司是發揮自己的基因中的長處
星巴克是很多人很喜歡的一間公司,生意一直很好,即使價格並不便宜。
近來年生意不好了。
很多人分析各種原因,不外乎市場的變化等等的因素。但是我覺得關鍵原因很單純,就是「不夠好喝」了。
賣咖啡的生意好不好的關鍵因素,當然是咖啡「夠不夠好喝」?
其它很多因素,如「價格」「服務」「環境」等當然也很重要,當然會影響生意的好壞;但是所謂關鍵的因素是會影響生意到公司生存的程度。


「不夠好喝」當然是被目前市場中許多低價的咖啡比較出來的! 以前沒有比較的對象。
消費者認為星巴克高價的咖啡和低價的咖啡喝起來差不多好喝,也就是星巴克沒有做到「一分錢、一分貨」。
從經濟學的角度,由於之前咖啡市場被星巴克寡佔,因而賺取了超額的「生產者剩餘 supplier surplus」,而相對的「消費者剩餘 consumer surplus」就減少了。
自由市場中的競爭者加入將生產者的「超額利潤」還給消費者。


星巴克處理「不夠好喝」的選擇有二種:在原價位上增加成本,讓咖啡更好喝;或是降價。
這二個方法邏輯上都可以處理星巴克咖啡「不夠好喝」這個難題;都可以達到「一分錢、一分貨」,都會將從前的「超額利潤」還給消費者。
但是「星巴克」要用那個方法才會成功呢?


我認為應該選擇:增加成本,讓咖啡更好喝這個方法!
Apple Inc 的CEO Steve Jobs在回應大家質疑為什麼蘋果不做小筆電時回應說:蘋果沒有這個基因。
也許大家認為他說話很自負,但其實這不是一句自負的話,是事實!
什麼樣的人,就開什麼樣的公司,就做什麼樣的事!
靠廉價咖啡起家的人,就用廉價咖啡成功,叫他賣高價咖啡,也賣不起來! 不如專心賣他的廉價咖啡!
同樣的,「星巴克」有他賴以成功的「基因」,叫他賣低價咖啡,這也不在他的「基因」中,反而會讓他之前成功的特色快速流失。
一旦他之前成功的特色,如服務品質、對咖啡的熱愛、對客人的熱忱流失後,「星巴克」就不是星巴克了,他就變成一家高不成、低不就的公司。


星巴克為什麼這樣做?
我想還是因為「貪婪」和「恐懼」!
台灣的代理商「統一」的「基因」中有「低價」,而當企業面臨挑戰時,「恐懼」讓他走了回頭路。
在短期,降價會帶來快速營收成長的效果;而品質提升的成效在市場上需要較長的反應時間。這就是「貪婪」。貪圖短線立即的收入。
話如果再說的更重一點,我老闆認為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巧」的。而這種「偷工減料」的產品就是一種廣義的「奸巧」的行為。
說星巴克這個行為「偷工」,一點也不為過。本來他以提供「客制化」的咖啡成功,結果這個產品是一個絕對標準化的產品,完全不能依客人的口味調整。
說星巴克這個行為「減料」也不為過。該放espreso 的竟然以美式(本日)咖啡取代。
而這個「偷工減料」的產品與相同價格在其它地方可以買到的latte相比,口味實在天差地遠!
消費者付同樣的價錢,在其它咖啡店喝到好喝的咖啡,雖然沒有舒適的沙發。在星巴克喝到不好喝的咖啡,但是有得到較好的服務嗎?也沒有,人又多,又沒有位子,咖啡也不能調整口味!


這種「行銷策略」只注重短期營收數字的成長,但卻要以「商譽」為代價。除非這間公司做完這個活動就結束,不然長期來看,失去「主顧客」的忠誠,對營收的傷害更大。
長期來說,不論降不降價,消費者都要品質越來越好。
隨著提升品質所必須的漲價,只要「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是會認同的。
品質越來越差的產品,長期是不會被消費者所親睞的。


豐田汽車toyota 在剛成為全球汽車霸主後,立刻就為「偷工減料」付出生死存亡的代價!
這些超級大公司之所以會成為超級大企業一定是比競爭者更受消費者喜愛,因品牌價值而享有更高的利潤。
「商譽」和「品牌」對所有企業而言,影響的不只是幾個月的營收數字,而是企業的存或亡!
starbucks 是一間具有獨特競爭力的公司。它曾經成功的因素並沒有因環境的不同就變成錯的!
企業的領導者應重新檢視公司的「資產assets」與「負債liabilities」是什麼! 不斷「堅定」且「自負」地強化擴大其「資產assets」;而不是被「貪婪」與「恐懼」帶往魔鬼的道路!


我相信:向上提升是唯一的正道;越來越好的產品品質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