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Feb 2010

ipad


周圍的人都知道我是蘋果迷,自從ipad 發表後,就會問我說:你會不會買? 我很快得就回答:會。但是心中的為什麼還想不清楚。這段時間看了許多評論後,我的想法也釐清了。為避免事後諸葛之譏,還是趕快記下來。

你是否經常看著電腦螢幕,動動滑鼠。長時間使用鍵盤的次數並不多。

但是那個大大的鍵盤始終是連在現在薄薄的螢幕上。就像iphone 出來前,智慧形手機都帶了一個很少用到的鍵盤。電視也不需要鍵盤。因為很多時間我們都在使用螢幕讀取資訊。例如看影片、看文章、看照片。電腦和網路流行後,我們一直說要「互動電視」,而「觸碰螢幕」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不需要鍵盤。所以,ipad 是一個互動式的多媒體。「互動式」「便宜」「輕薄」「簡單易用」就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服務。解決的需求就是人們對閱讀各種資訊的需求。資訊的範圍很大,包括所有的紙張出版品、影片、照片、各種軟體。因此,ipad 的需求是很大的。

不只解決既有的需求,所有的軟體設計師和商人應該都可以看到 ipad 的「潛力」。

美術館可以做導覽程式,逛羅浮宮的人走到「蒙娜莉沙的微笑」前時,各種「互動式」的導覽資訊自動 push 到 ipad 上。看各種比賽時,各種「互動式」的導覽資訊自動 push 到 ipad 上。購物網站上的商品也可以透過「觸碰」來吸引消費者。

ipad 還會改變目前網路的形態。

目前我們所瀏覽的網頁都是以「電腦使用者」和「滑鼠」來設計的,即便新聞網站類以文字為主的網站,我們都要在電腦前看,而不能像書一樣的拿在手上看。拿在手上看重要嗎? 我認為對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以往能輕鬆拿在手上的是書,他無法與你互動;能與你互動的電腦帶了一個大大的鍵盤,你無法舒適的拿在手上。因此,steve jobs 在發表會中一直強調「拿在手上的 internet」的使用經驗。

所有的新產品都是建構在既有的產品基礎上,所發明出來的。但是他是「新」的一種產品。

iphone 發表時,還有許多可以類比的智慧形行動電話,但是以上我所提及的ipad的能力,目前沒有可以類比的產品。 許多的批評都建構在將 ipad 視為某一種其它產品,由其是平板電腦。ipad 確實是一種電腦,但是發明者所定義的一種新的形式的電腦,而不是大家目前心中所謂的平板電腦。

最後,是否如我以上所言,消費者會以消費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