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Sept 2013

資優

國中是我求學過程中最黑暗難捱的日子。
記得國一一開始的數學是單位換算,我第一次考試只有20幾分,我還記得要拿考劵給我的數學教授老爸簽名的恐懼。
我小學唸台北市信義區的三興國小,國中唸大安區的和平國中,國中同學大多是同區的大安國小來的,那時我一個人也不認識,而我的同學都己玩在一起。
和平國中當時一個年級男女各7班,照能力分班,功課最好的是一班,最差的在7班,放牛班。我被分到1班,在我家幫忙的陳阿姨的兒子和我同年,被分到7班,我心想「分到4班就完了,7班怎麼辦?
和平國中因離台大不遠,是數學資優班的實驗學校。數學資優班有比我們大幾屆的學長,是知名台大數學教授楊維哲的兒子,聽說,他可以矇眼同時下3盤象棋,還可以贏你。
學校把所有學生分成7個班後,再從前二班的學生中,透過智力測驗,選出數學資優生。國一開學後,我就一直在做各種不同的智力測驗,我的同學都知道暑假時就要去補習智力測驗,或買一些題目來做,而我只是傻傻沒有準備的被叫去測驗。
後來我知道所謂的數學資優生的標準是IQ140以上,那一屆,只有一位一看就是個數學資優生的同學IQ 139免強達到標準,其他同學連130都不到。為了數學資優班可以順利開班,就放寬標準,我也被選進去了,我想我應該是全班IQ最低的。
數學資優班的學生自己一起上數學課,每周比一般同學的數學課多一倍,內容和一般同學完全相同,只是用2年的時間把國中3年的數學上完。那國三那年要幹麼? 就是再複習一遍。後來我發現,一般同學,最晚在國三上也把3年的課程都上完了,而且不只數學,其實每一科都如此。

我還記得有一次月考完,老師一聲不響的教室的黑板上寫了一排數字,我們還在猜「這是什麼啊? 是接下來要教的等差級數嗎? 還是等比級數?」結果是我們慘不忍賭的月考數學成績,老師說「比普通班還差」。
最後,我高中聯考,考上復中,倒數第三志願的復興高中。我不敢告訴我爸媽這個結果。
國中過的很痛苦的原因很多,數學資優班只是一部分。我知道很多同學羡慕每次一到數學課就走出去的那些數學資優生,但是我當數學資優生的快樂是「零」,更不要說那數不盡的挫折感了。
長大後,很多人說我聰明。有一次在uniqlo巧遇久未聯絡過的大學同學,他和他旁邊的朋友介紹我時只說了「他很聰明哦!」可是在我自己的認知中,我知道我比一些人聰明,但我從來不覺得我夠聰明,或著聰明有什麼用。我的內心深刻地記得我是一個「每次數學都考很差的假數學資優生」。
昨天參加女兒的小一第一次家長會,有位英文老師來說明小一這學期的課程大綱。我問了一些問題,得知這些事情:會從小一教到小六,小六會學到過去式,相當於國二的程度;進國一後,國一不會接著教,會從頭教。台北市所有的公立小學都這樣,目前全國公立小學也只有台北市這樣。
為此,我難過了很久。想到未來國一時,班上會有來自外縣市的小朋友;有很少還沒學過英文的小朋友。想到教育工作人員和政治人物在市場競爭下,加碼到小一開始學英文。想到以中文為母語的小朋友,不論適不適合,全部都要在六歲開始正式學外國語。想到這件事的出發點不是真的為了小朋友,而是讓自己的資歷中增加一筆可以炫耀的政績。想到每一個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是只能接受的小螺絲。
我知道我的小孩是幸運的;但我仍難過不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