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Mar 2012

The new iPad


這二天網路上流傳著各種對「新iPad」的意見。離開蘋果社群,唱衰的聲音其實很多。
每個人和專家當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我比較在意是論述合不合理。
¬ Tim Cook 在發表會的表現遠不如Steve Jobs
是啊! 不過Steve Jobs Steve JobsTim Cook Tim Cook。重點是產品。
¬ 聯合晚報:iPad致勝關鍵:低價零件
大錯特錯! 我看過iPhone 與其它競爭手機的零件成本,幾乎一樣。就算蘋果真的有較低的零件成本,那也只是他的優勢之一,絕對不是「致勝關鍵」。這種說法是幫自己找輸的藉口,聽到就一肚子火!
¬ 經濟日報:新iPad沒驚喜 非蘋伺機拉近距離
就算沒有「驚喜」好了,「非蘋陣營」能不能拉近距離,我們等等看真實的銷售數字就知道。但是,我保証差距越拉越大;而且所謂的「非蘋陣營」也只會剩samsung ,其他都是撐媒體版面,銷售成績不會好,只會差。
¬ 新華社:「為什么近年來每一款蘋果產品的發佈,總會讓世界屏住呼吸?這恐怕要歸結於蘋果講述未來故事的能力。蘋果兜售的夢想,讓人們深以為然:擁有了蘋果產品,就總能站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前沿,時尚的頂端。」
大錯特錯! 這是行銷人員把銷售功勞攬在自己身上的標準說法,也是沒有認真思考蘋果產品大賣的人,為了說答案的說法;更是「非蘋陣營」輸的推托之辭。在「後PC時代」蘋果的產品獨領鋒騷的理由就是:他的產品就是比競爭對手的強太多了。
¬ 新華社:「然而,蘋果也絕非無憂可言。首先,僅僅依靠iphoneipad兩種主流產品,其脆弱性顯而易見。」
剛好想反,蘋果就是專注在極少數的產品上,這是他成功的原因,不是他的隱憂。難到機海戰術是華碩的優勢嗎?銷售數字給了答案。
結論:
1. 媒體很不用功,為了故意站在「熱潮」的對立面,不認真思考,就要說蘋果的弱點。蘋果當然不是沒有缺點,但媒體也沒講到。
2. 「非蘋陣營」如果再不用功,而只是見不得別人好而酸對手,或為了短期的營收而亂出產品,消費者會繼續教訓「非蘋陣營」。
3. 蘋果今天的成就,是15年前,從股價4元的破產邊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中間不知有多少市場派的評論者的批評。即使現在大家一再追捧Steve Jobs,但若我們的DNA中沒有Stay foolish stay Hungry的話,在「後PC時代」,台灣的廠商,也生產不出任何可以讓公司大獲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