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Aug 2011

競爭


一早,圖書館就簡訊通知我,我預約調撥的書「成就每一個孩子」來了! 一拿到,就在圖書館簡單的翻閱了前面幾個章節。其中有一個論點: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成功,而幫助他們的手段,不是競爭!

正巧昨天上午政府說民國103年要「基測」,下午就改口說民國103年後不辦基測,改為12年國教! 今天聯合報就有一篇退休教師的投書說:政府不應將心力花在減少競爭上,因為競爭是人類杜會的本質。
我想,這件事情大家一定有不同的看法吧!

大部分我們在表達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時,是基於我們個人的經驗。例如說,如果今天你成功,而你小時候貧窮,你就會說:貧窮是好的!如果你今天不順遂了,你就會說:是小時的貧窮害了你。如果是這樣,那真的就沒有什麼一定好、一定對的事了! 但是在學理研究上,我們可不可以討論人類的本質是不是競爭呢? 我想撇開個人的主觀經驗之外,這是個題目吧!

我個人的淺見是:在滿足人類最底層的需求時,如戰亂時大家搶一個麵包吃,當然是競爭。基本上,那就是動物。但是人類和動物不同之處其中一點就在於:人類有較高層次的需求。例如說:人類會因美麗的創造而滿足! 這時是沒有競爭的。我可以寫出很好聽的歌,你也可以畫出很美的畫。

問題在於:我們今天應得的教育水準是停留在透過競爭,將資源給成績最好的極少數人;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找到自己發展的機會。

事實上,目前的社會己經是一個百花齊放的社會了! 有特色的,社會就會給你一定的報酬。未來我相信也會如此,工業革命的生產時代己經結束了! 因此,我們的教育應該是讓: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用少數人的價值去篩選人。

競爭會撩起人性中的恐懼,競爭會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而留下來的強者有過著比較好的生活嗎? 沒有,他更孤單的活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恐懼中。當我們心中被恐懼充滿時,是沒有同理心,是不會快樂的。

看到教育改來改去時,大家都會想:怎麼搞的,還不如以前一次聯招簡單又公平。我們走過來的人還不是過的好好的。可是我一點都不覺得我們過的好好的耶! 我們創造了一個全世界最不敢生小孩的杜會。原因不外乎:養不起、社會太亂。

整個社會,如果仍然活在過去的「恐懼」和「貧窮」的心態中的話,不論誰來做教改都改不好。但是,如果沒辦法從國民教育就給孩子一個「同理心」和「富裕」的心態的話,這個社會也不會真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