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的季後賽,王建民為洋基贏了唯一的一場勝利;今年真的很不一樣,洋基連輸四場,王建民就輸了二場。
在台灣,幾乎每天都要買一份蘋果日報,其實也只為了王建民的新聞。在英國,感謝蘋果日報的大方,還是可以上網看到一樣的新聞,不過我也看到了很多網友們的意見。這是網路的好處,每個人都可以發聲,不過也都不知道發聲的人是誰。我來英國唸書,不到三周,己經快被他們教導「不要抄襲」煩死了;不過相反的,自己說的話同樣代表自己。所以即使發言如此方便,言論還是代表自己。我不但尊重別人的發言,我亦尊重我自己「寶貴」的意見。
所以我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言,以示具名。
我的好朋友 matt 問我:你真的喜歡王建民,還是只是因為他是台灣人。我說:因為他是台灣人。王建民不是我喜歡球員的類型。不過我真的喜歡棒球。
網路上有許許多多激烈支持和批評王建民的言論,就像我的二個雙胞胎弟弟一樣,在線的二端。我不喜歡中立的言論,像沒有答案的癈話。有時我覺得有人說的真有道理,有時我想說自己的觀察。
很多人從技術面批評王建民今年的表現,理由很簡單:他今年有幾場大量失分,對比賽的主宰能力不如去年,表現在防禦率( era )這項數據上 (era year:3.70 2007 / 3.63 2006)很清楚。大家分析的原因不外乎王建民賴以為生的伸卡球(sinker)不若去年 「犀利」,今年控球的水準退步。我很認同,我想也沒有人可以否認,但是退步的原因為何?
另外一個數據-三振次數-也許正是原因 (76 2006 / 104 2007)。三振往往和控球是難以兼得的。
有人一定會拿另一個投手 Johan Santana 來說明三振和防禦率是可以兼得的。(era so year:2.61 265 2004 / 2.87 238 2005 / 2.77 245 2006 / 3.33 235 2007)。對,所以他三年拿了二個 cy young 獎,是公認目前最強的強力型投手。
白話一點,他比王建民利害很多。
還記得去年 2006 王建民輸球的比賽,「專家」紛紛建議王建民要增加球種。今年三振次數的明顯提昇,就是新球路滑球slider的作用。可是新球種的增加並沒有讓王建民比較利害,反而讓他失去了主控比賽的能力,還是只要把成名的伸卡球練好就好了。
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的專家,沒有人比洋基的投手教練 Ron Guidry 了解更深了。
「這是王建民成長的過程中必經之路。」Ron Guidry 像嚴父一樣的說。
松板大輔 Daisuke Matsuzaka 在日本成名己久,對他來說,他要學習的己經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了;而王建民三年的大聯盟資歷,他需要學習掌握新的球路。
這就是學習,這就是代價,這就是成長的一部份,而這需要勇氣。
王建民的投手教練 Ron Guidry 和總教練 Joe Torre 不但對大聯盟和投手的成長所需知之甚詳,更相信王建民的學習潛力。他們以長線投資的角度對待王建民。他們更相信自己的專業判斷,所以才可以在眾多媒體、專家的壓力下,堅持自己的作法。
我欣賞王建民的勇氣。
大部份的人都沒有勇氣踏出自己的「安全區域」,去做自己不善長的事情,譬如說:學習新的球種。因為成長要付出代價。
沒有人可以否認王建民身處於全世界工作壓力最大的職場環境中,也是如此艱險的環境,讓他沒有選擇不成長的空間。而老天也給了他一個最大的禮物,就是他的個性。
就如 Joe Torre 所說:別看他外表很冷,他的內心像火一樣的在燒;用中國成語來說就是:動如脫免、靜若處子。
用我的話來說就是:stay foolish、stay hungry。
這二年來,王建民是全大聯盟勝投場數最多的投手,單單這一個數字,就己說明了一切。
賽揚獎、勝投王、明年的薪水這些實在都不是王建民和他的教練所在意的事。
王建民、好樣的。你在球場上所帶給我們的感動,讓我由衷的為你感到驕傲與尊敬。
未來是你自己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