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三個原因:
一、網路泡沫之後,去蕪存菁,發展更為快速。
二、對於極簡的需求益發強烈。
三、技術的發展導至成本的下降。
造成近幾年的一個現象。
遊樂器 xbox, PS2, wii ,手持裝置,包括手機,mp3 player,GPS 等等盛行,再再都在將我們脫離「電腦」的苦海。
10多年前,剛進大學時,電腦有了一次革命,windows3.1,讓我們脫離了 DOS 的苦海。1995年,windows95 發行,新的世紀展開了。大學四年,我幫同學重新安裝windows95的次數不下95次;大學畢業時,我教如何使用 office軟體。直到現在,2007年,我教我碩士班的同學的 office 功能還是不差過我10年前教的。
雖然大部分的人沒感覺,不在意,但是潮流總是靜靜地改變著人們。
三年前,我終於找到了windows 的替代品,Mac。
其實不是 mac 有多好,而是除了 windows,我只有 mac 可以選擇。如果 windows 不是一個選項,那 mac 也算不上一個「選擇」。
我總是記的很清楚,上我的電腦課的學生,在搞不定 電腦時,是如何的責怪自己笨,而微軟還一再強調 windows 有多好用,多簡單,多安全。
現在有一個大多數大多數的人都會用的東西,叫做手機。價位從3000~25000,價差達 8倍。我相信對於一隻3000元的手機,大部份的人都可以操作其中80%~90%的功能。至於貴的手機,有很多錢是花在附加價值上。換句話說,花錢買附加價值的,一定都知道如何使用「附加價值」,所以一毛也沒浪費。
電腦就不同。一台從25000~50000,價差僅2倍。也就是說完全不會用電腦的人和電腦玩家所花的錢只有2倍的差距。不會用電腦的人花了太多的冤枉錢了。
如果把其中我們常用的軟體, windowsXP 和 MS office 拿出來談,專業版和家庭版的價差更在1倍以內。我們花在軟體上的錢更是浪費。
結果就是買了一台35000元,不到三年要換一次,經常經常不聽話,比你還要會生病中毒的醜八怪打字機。
這幾年多了一些功能,例如說:上網,看照片和聽音樂。
即便如此,對於像我這樣比95%的人都會用電腦的人來說,電腦還是太難用,太貴了。包括 mac 亦然。
不然可以拿我一開始說的那些裝置來比較。比較花多少錢,用多少功能,和操作簡單。經過了20年個人電腦的努力,電腦從實驗室走出來了,可是也該從家裡退回辦公室去了。
時至今日,除了「電腦」以外的「裝置」,早己風起雲湧,變化萬千。
只有電腦,不論外型再如何搞怪,只要一開機,全部都一樣。
台灣的公司,華碩,出了一台台幣10900的小傢伙。小,因為不到1公斤;傢伙,因為很多人認為沒有執行 windows ,不算電腦。
但是想想我們下班後,我們拿電腦來做什麼? 再想想有那一件是這台「小傢伙」做不到的? 剩下不能滿足的功能和人們應該少之又少。而且,只花了妳一台「電腦」不到1/3的價錢。剩下不能滿足的部分,你要再花20000~30000,2至3倍的錢來滿足嗎?
對於未來趨勢的爭論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時間很快就會証明誰對誰錯。不過還有幾個徵兆可以證明bill gates 和 steve jobs 都認同這個擋不住的潮流。「蘋果電腦」從去年初改名為「蘋果」;微軟賣遊樂器是賠錢賣;goolge即將推出手機。
這些老大們都知道,個人電腦的時代要結束了,終端機,也就是簡單好用的小裝置的時代來臨。
華碩的 Eee PC 只是開始,就像當年默默無聞的 ipod 一樣。
連微軟老大都終於破天荒的答應要為 eee pc 打造一個小的windows作業系統。
今天是2007/12/12,我們走著瞧!


